发布日期:2025-04-01 15:59:50
资源整合与高效利用
通过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模式,将分散的草场资源进行合理规划与集中使用,把各家各户的牲畜整合到统一的养殖体系中,同时有效调配劳动力。比如,可以采用牧民以草场、牲畜入股合作社的方式,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,实现规模化养殖。这样不仅能避免资源浪费,还能通过规模效应降低养殖成本,提升资源整体利用效率,实现单位面积产出比传统模式提高 30% 以上。
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
构建全方位的数字化监测系统,在草原上密集部署土壤湿度、肥力传感器,实时掌握土壤状况;气象监测设备则可 24 小时收集气温、降水、风力等气象数据;植被传感器用于监测牧草的生长状况、覆盖面积等。基于这些数据,精准调控养殖规模和方式。例如,当监测到某区域草场植被生长缓慢时,及时减少该区域牲畜数量,从而降低草原承载压力,经过 3 - 5 年持续优化,促进草原生态系统逐步修复,让草原植被覆盖率提高 15% 以上。
产业升级与技术赋能
全力打造以物联网、大数据为核心驱动力的智能管理体系。在牧场各个角落部署物联网设备,让每一头牲畜都佩戴智能耳标,实现对其生长、健康状况的实时追踪。通过大数据分析,精准掌握牲畜的采食偏好、生长周期规律等,为精准化养殖提供依据。比如,依据大数据分析结果,调整饲料配方,使牲畜生长速度提高 20%,推动畜牧业从传统的凭经验、粗放型养殖向依靠科技的精准化、智能化模式转变。
牧民增收与共同富裕
借助产业融合发展,拓展牧民增收渠道。一方面,发展智慧养殖提升畜产品品质和产量,增加养殖收入;另一方面,利用牧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,开发生态旅游项目。建立完善的利益共享机制,如旅游收入按一定比例分配给参与的牧民,确保通过一系列举措,实现牧民收入在 3 年内增长 50% 以上,打造具有示范意义的 “统养共富” 样板,带动周边地区牧民共同走向富裕之路。